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邮箱:ethics@dlut.edu.cn
地址:大工科技园大厦C座
微信公众号:科技伦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李伦教授科技伦理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发表时间:2020-06-24 点击次数:

我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教授撰写的“技术伦理学:关切人类未来的伦理学”一文,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8期全文转载。该文首发在2020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三大体系”建设研究专栏。

文章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探讨了技术伦理学的时代性和未来性。文章指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兼具客体性技术和主体性技术的特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层的伦理意蕴。如果说以往的技术指向的是客体世界,那么这些技术指向的是人类主体。这种主体性技术直指人类的未来和命运。这些技术与基因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等的融合,不仅延长了人的身体和智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促成了万物互联,并将迎来真正的信息社会。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广谱化和深层化,其影响已经超越个体和区域,涉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的未来。伦理学正经历“未来转向”,人类不仅应关注当下,也应关注未来,不仅应对当代人负责,也应对未来人和人类命运负责。文章谈到,人机关系、人-万物关系是技术时代伦理学的核心议题。在不同的技术时代,人与技术关系的聚焦点不尽相同。在机器大工业时代,它聚焦于人与机器的关系。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它聚焦于人与信息、人与数据、人与自主机器的关系。人与技术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技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人与技术、人与人的自由关系,使技术造福人类,确保人类的繁衍和未来,是技术时代伦理学探寻的终极目标。技术伦理学是技术时代的伦理学,是万物互联时代的伦理学,是关切人类未来的伦理学。

《新华文摘》是我国最具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类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学术类报纸。该文系李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我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2019年1月正式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主编“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丛书”,出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伦理》《数据伦理与算法伦理》《国家治理与网络伦理》等著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工程院国家高端智库、科技部工作任务和上海玛娜数据科技发展基金会等项目研究,主办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今年2月,与玛娜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保护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