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实验室新增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各1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6名。共培养博士117人、硕士36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315人,硕士生772人,在站博士后18人。5年来获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优秀硕士论文奖3人。
代表性举措:
(1)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青年人才。评估期内选派刘艳明等20名中青年教师到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强势学科)/研究机构去进修和合作,回国后4人次获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2)依托团队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来培养人才。通过参加国家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研究,培养成员的创新意识和把握前沿需求等能力,例如刘猛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张耀斌教授获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称号。
(3)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及企业合作研发,提高青年教师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蔡喜运教授通过和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环保型农药产品和农药污染修复技术,被美国化学化工新闻(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杂志采访和遴选为环境领域代表性进展。
(4)注重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博士生刘艳明开展的电化学降解污染物和能源转化研究,以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权威刊物发表SCI论文7篇(均篇他引92.14次),2017年获评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近5年本科生共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0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3项,累计参加人数140余人,占全部学生的47%。共有69名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37篇(包括Environ. Sci. Technol. , Water. Res.等环境类权威期刊)。每年超过60%的学生在本校和国内外的名校进一步深造。
实验室为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支持,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社会活动参与度提高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果。硕士生鄢世阳先后获得2017年国际iCAN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8年全国高校交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9年辽宁省研究生智慧城市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黄杨获第四届辽宁省研究生智慧城市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
5年来,实验室共培养博士117人、硕士36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315人,硕士生772人,在站博士后18人。5年来获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优秀硕士论文奖3人。
序号 |
讲座主题/题目 |
主讲人 |
1 |
扫面电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李晓娜 |
2 |
LC-MS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 |
何欣 |
3 |
LC-MS/MS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 |
何欣 |
4 |
快速溶剂萃取仪、固相萃取仪的原理及使用 |
谢晴 |
5 |
激光闪光光解使用及注意事项 |
姜晓 |
6 |
荧光分光光度计、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
李晓娜 |
7 |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的原理和使用 |
谢晴 |
8 |
电子顺磁共振使用及注意事项 |
高金索 |
9 |
离子色谱的原理和使用 |
姜晓 |
10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基因扩增仪(PCR)的使用注意事项 |
姜晓 |
11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
李晓娜 |
12 |
XPS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姜晓 |
本科生课程 |
|||
序号 |
课程名 |
主讲教师 |
学时 |
1 |
环境科学概论 |
蔡喜运 |
24 |
2 |
环境工程概论 |
金若菲 |
24 |
3 |
环境毒理学 |
张 雷 |
32 |
4 |
环境监测 |
全 燮 |
32 |
5 |
环境监测 |
陈 硕 |
32 |
6 |
环境微生物 |
王 竞 |
32 |
7 |
环境化学 |
陈景文 |
32 |
8 |
环境化学 |
谢宏斌 |
32 |
9 |
环境评价课程设计 |
郑洪波 徐 凌 陈 郁 |
24 |
10 |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
张兴文 |
24 |
11 |
给排水工程 |
张捍民 |
32 |
12 |
环境经济与法学 |
郑洪波 |
48 |
13 |
Matlab应用 |
刘素玲 |
32 |
14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宋国宝 |
32 |
15 |
污染控制化学 |
于洪涛 |
32 |
16 |
化学品生态风险管理 |
李雪花 |
32 |
17 |
环境监测实验 |
谭 峰 张 瑛 |
24 |
18 |
环境微生物实验 |
吕 红 |
24 |
19 |
环境化学实验 |
乔显亮 蔡喜运 |
24 |
20 |
环境生态学 |
王 栋 |
32 |
21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
柳广飞 |
24 |
22 |
环境管理学 |
高宁博 |
24 |
23 |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
陈景文 |
32 |
24 |
环境工程实验 |
柳广飞 |
36 |
25 |
环境生态学 |
项学敏 |
32 |
26 |
环境地学 |
徐 凌 |
40 |
27 |
环境毒理学 |
刘 薇 |
32 |
28 |
环境工程概论 |
曲媛媛 张 玉 |
48 |
29 |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
张耀斌 |
32 |
30 |
环境生态学实验 |
项学敏 |
12 |
31 |
环境工程概论实验 |
徐晓晨 曲振平 |
12 |
32 |
毕业设计(环境工程) |
金若菲等人 |
384 |
33 |
毕业设计(环境科学) |
金若菲等人 |
384 |
34 |
环境管理学B |
郑洪波 |
32 |
35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曲振平 张 玉 |
48 |
36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王 栋 |
56 |
37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周集体 乔 森 |
56 |
38 |
环境影响评价 |
张树深 |
32 |
39 |
环境系统分析 |
陈 郁 |
32 |
40 |
工业生态学与生态规划 |
张 芸 |
32 |
41 |
环境仪器分析 |
赵洪霞 谭 峰 |
32 |
42 |
环境规划 |
乔显亮 |
32 |
43 |
环境与能源 |
黄丽萍 |
32 |
44 |
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 |
李爱民 |
32 |
45 |
环境催化与材料 |
李新勇 |
32 |
46 |
环境基因工程 |
周集体 吕 红 |
32 |
47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赵慧敏 |
32 |
48 |
环境膜分离技术 |
徐晓晨 |
32 |
49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
曲振平 张 玉 |
12 |
50 |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
张国权 曹同川 |
36 |
51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
高宁博 |
12 |
52 |
认识实习 |
金若菲等人 |
|
53 |
生产实习 |
金若菲等人 |
|
54 |
野外实习 |
徐 凌等人 |
研究生课程 |
|||
序号 |
课程名 |
主讲教师 |
学分 |
1 |
环境生物工程 |
周集体 |
2.0 |
2 |
污染控制化学(双语授课) |
李新勇 |
2.0 |
3 |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 |
李爱民 |
2.0 |
4 |
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 |
张瑛 |
2.0 |
5 |
现代环境生态学 |
王栋(环境) |
2.5 |
6 |
环境生物能源技术 |
黄丽萍 |
2.0 |
7 |
环境催化与材料 |
李新勇 |
2.0 |
8 |
污染生态化学 |
乔显亮 |
2.0 |
9 |
生态毒理学 |
刘薇 |
2.0 |
10 |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双语授课) |
赵洪霞 |
2.0 |
11 |
产业生态学 |
郑洪波 |
2.0 |
12 |
环境基因工程 |
曲媛媛 |
2.0 |
13 |
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 |
曲振平 |
2.0 |
14 |
生物分离工程 II |
贾凌云 |
2.0 |
15 |
环境污染控制方法论 |
杨凤林 |
2.0 |
16 |
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 |
全燮 |
2.0 |
17 |
环境生物工程研究与应用 |
周集体 |
2.0 |
18 |
工业生态与环境规划 |
张树深 |
2.0 |
根据第4轮学科评估报告分析,159个被评估单位中,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科在校生质量位列第7,毕业生质量位列第9。
研究生教学改革:
2015年环境学院获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3年制培养试点,以“厚基础、显特色、重实践、强能力”为主导思想,强化保障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取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具备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教授授课率达60.87%,设置模块化选修课,采用案例教学、实验室操作教学、工程现场教学、机房教学等方式授课,注重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展示,授课内容动态调整,及时补充最新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国际化教学:
实验室依托引智基地,多途径聘请国外知名专家为研究生开设讲座和课程,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国际化视野。例如韩国釜山国立大学Changwon Kim教授、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门上希和夫教授、辛辛那提大学Dionysiou教授分别为研究生讲授了《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课程、有机污染物分析法的前沿进展、“Treatment of 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 in Water using Sulfate Radical-Bas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环境分析化学、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国家或行业创新竞赛:
实验室为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支持,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社会活动参与度提高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果。硕士生鄢世阳先后获得2017年国际iCAN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8年全国高校交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9年辽宁省研究生智慧城市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黄杨获第四届辽宁省研究生智慧城市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